学界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始于园艺界、建筑界,主要聚焦于硬体建设,探讨其山石、水、花木、建筑与布局。九○年代,中文学界开始留意私家文人园林在文化、文学、社会等面向的丰富意蕴,至于公共园林的研究,则仍乏人问津。
在中国太平盛世的繁荣荣时代,平民文化与文士官宦文化快速流涉,因此中国公园的发展几乎与私家园林同步:如唐代长安城的曲江乐游原、宋代杭州城的西湖。都因繁华城市空间的拥挤特性,成为市民热爱游赏、接近山水的休閒胜地。
本书系统解析了中国公园的源流演变,以及唐宋时期各类型的公园发展,与积淀的园林造诣、游赏特色,不论从园林史或文化史来看,都能为您带来丰饶有趣的飨宴。
侯迺慧
祖籍安徽宿县,生于台中。政治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台北大学中文系教授,专长于古典小说、古典诗词及园林研究。著有《宋代园林及其生活文化》、《唐宋时期的公园文化》、《唐诗主题与心灵疗养》、《诗情与幽境─唐代文人的园林生活》等。
目录
绪论
第一章中国公园的源起与诞生
第一节公园精神的萌发──与民同之的苑囿
第二节公园精神的扩展──私园的宴游雅集
第三节公园的正式诞生──六朝的寺院园林
第二章乐游园游春与政权盛衰
第一节历史与地理的简介
第二节乐游园的景观
第三节游春风尚与政权盛衰
第三章著名湖山公园与游乐文化
第一节历史与地理的简介
第二节唐代的景观与游赏概况
第三节宋代园景造设与湖山之美
第四节游乐盛况及其内容
第四章地方政府公园与治政绩效
第一节释名
第二节郡圃的多重功能与公园性
第三节郡圃园林化的特色与意义
第四节游赏活动与治政绩效
第五章书院园林与理学文化
第一节书院起源与园林的关系
第二节书院的园林化内容
第三节书院的公共性与理学文化
第六章公园兴盛的文化意义
第一节经济意义──殷富繁荣的结果
第二节政治意义──太平盛世的产物
第三节社会意义──阶层差距的缩减
第四节生命意义──休闲与美感的重视参考书目
by lena
Copyright (2005-2023) 凯琳国际文化版权代理 CA-LINK INTERNATIONAL LLC. All Rights Reserved.
Icons on home page are created by 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