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治香港的28名港督中,如果论深入香港社会及中国内地活动,特别是在香港华人社会建立人际网络的,莫过于金文泰了。
金文泰于1925 年至1930 年督港的四年间,中英关系出现巨大转变,英国由肆意侵凌中国的帝国主义者,变成只求「守住老店」的贸易伙伴。 由1925 年爆发的省港大罢工、1927年的汉口和九江租界被中国人民回收、1928 年蒋介石北伐成功统一中国、国民党内部与粤系军政领袖的矛盾等等,都影响英国调整对华政策。 但在上述各事件中,金文泰与外交部的意见都不协调,这些外在的政治大变局,无可避免对金文泰在香港的内部施政带来重大影响。
本书作者通过钻研藏于英国牛津大学金文泰档案中的私人信函、家书以及早年日记,探讨金文泰在香港的生活经历。 他于1899年以「官学生」身份到香港任职十多年,以及1925年11月重返香港出任港督至1930年突然离任,他的「高瞻远瞩」、他在督港期间所推行的各种政策乃至留下的政治遗产,于今天而言仍然是十分值得深入研究的。 藉着剖释金文泰备受华人称颂的原因,深入梳理他作为资深殖民管治官员背后的各种政治谋算── 包括永远占据新界以彻底解决九七问题,进而揭示英国殖民管治下的各种看似有利于港人的政策,其实不过是基于维护英国在华长远利益而推行的。
陈学然
哲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教授及副系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东亚冷战史、香港史。
著有《五四在香港:殖民情景、民族主义及本土意识》(该书荣获2015 年第八届「香港书奖」; 香港中华书局,2014 年)、《再造中华:章太炎与五四的一代》(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 年),编著《潮起潮落:五四运动的精神变调》(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19 年)、《家国之间:五四在香港的百年回望》(该书荣获2021年「香港出版双年奖」[ 社会科学类]; 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19年)。 学术论文另见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台北《新史学》、《台大历史学报》、《台中文学报》、《汉学研究》、《清华中文学报》以及澳门《南国学术》、香港《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等等。
吴家豪
香港城巿大学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香港文化史、中国思想文化史,对中国传统节庆风俗文化尤感兴趣,曾发表多篇有关香港文化发展的论文。
目录
本书运用文件说明. 5
第一章 导论:中英变局、粤港关系——一名港督的政事、日常与烦恼 7
一、政事:省港大罢工后金文泰面对的粤港变局与社会管控 10
二、日常:解决水荒与个人休娱之间 16
三、烦恼:金文泰与英国外交部在对华政策上的矛盾 19
四、小结 26
第二章 钟情香港,平步青云:从官学生到港督的步履 27
一、以香港为职业起点的抉择 28
二、官学生中的明日之星 33
三、金文泰的中国之行 35
四、历任港督对金文泰的评价38
五、金文泰和香港华人领袖的交往 41
六、金文泰与香港大学的因缘 43
七、金文泰的调任与重临 46
八、小结 48
第三章 软磨硬抗,手段多变:应对省港大罢工的挑战 51
一、互探虚实:香港政府与广州国民政府的首阶段谈判53
二、策略调整:由思考动武到重启谈判70
三、从鸽派到鹰派:视武力为终止罢工的唯一手段 84
四、小结 91
第四章去政治化的政治管治:工潮后的严密社会管控与粤港关系的重建 93
一、金文泰眼中香港问题的源头:英国对华政策的失误 97
二、二次罢工对香港的威胁及应对方针106
三、金文泰「香港中心」对华政策的构成111
四、铁腕管治:新闻审查制度及取缔香港工会 113
五、修复粤港商贸关系与重建经济 128
六、小结 136
第五章 以“文”为术:管治香港的软手段. 137
一、身为学者的金文泰 141
二、香港大学中文学院创立缘起 149
三、官商学合作发展香港中文教育 155
四、港大中文学院的发展与改革 164
五、小结 171
第六章制度化笼络:维护蓄婢的管治思维 173
一、1929年初粤港社会状况 175
二、香港蓄婢争议与《1923年家庭女役条例》的订立178
三、英国政界对香港的施压182
四、《1929年家庭女役条例(修订)》与香港上层华人的反应 193
五、创立保护儿童会的社会因素 200
六、小结 209
第七章怀柔新政:殖民管治下的「民生」建设 211
一、笼络新界乡绅:废除新界建屋补地价政策 213
二、发展新界的政治考虑222
三、不获认同的提案:永久占据新界 231
四、水务工程与香港发展240
五、小结 257
第八章 悻悻而去:金文泰的离港及后续联系 259
一、突如其来的调任 260
二、是荣升? 还是被逼离港? —让金文泰困惑的罗生门 263
三、伤感的离别:金文泰的郁闷 269
四、金文泰的未竟志业 277
五、金文泰与香港旧友的联系 280
六、小结 285
第九章 终章:殖民者的执拗与现实上的困境 287
附件
一、〈港督在新界演说词〉 298
二、〈港督在长洲欢迎会上之演说词〉 300
三、〈六月二十四号督辕茶会金制军演说词〉 302
四、Personal Letter from Cecil Clementi to Matthew Nathan, 31st December, 1929 304
参考文献. 307
后记318
by lena
Copyright (2005-2023) 凯琳国际文化版权代理 CA-LINK INTERNATIONAL LLC. All Rights Reserved.
Icons on home page are created by 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