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推荐:崔仁雅、宋吉英、Yojo!
★牛津英语词典韩语顾问!
★国立国语院语言规范整备委员!
“语言也需要刷新”
从幸福关系的沟通方法,到跨越时代与世代的高尚语言,
35个建议带你走向与时俱进的语言新路
随着“个人时代”的加速发展,“关系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今,因“语言”引发的冲突与沟通不畅,导致困扰的人越来越多。在家庭或朋友等私人关系中如此,在工作场所——一天中与各种人接触最多的地方——也是如此。几乎每个人都曾因一句无意中的话,引发误会或造成工作失误。高丽大学国文系的申智英教授是第一个向大众传播“语言敏感性”概念的人。她在新书《申智英教授的语言敏感性课》(由Influential出版社出版)中,建议那些在日常对话中感到困难或因语言而陷入冲突的现代人,从关系的角度重新学习“说话”。
在这本书中,她探讨了现代人导致冲突和沟通不畅的语言习惯,并明确提出,为了拥有更幸福的日常生活,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与他人建立关系。书中的核心观点是:所有的关系都源于语言,并通过语言维系。如果我们希望建立比现在更好的关系,首先需要培养语言敏感性。不仅是日常对话,还有职场中的称呼问题、代际间的沟通方式、为建立平等组织文化所需的语言要素,以及克服沟通障碍的技巧,书中都提供了具体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读者,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培养语言敏感性,进而建立更好的关系,最终实现幸福。
在这个独自生活时间越来越长的时代,语言敏感性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能力!
从关系的角度重新学习“说话”!
申智英教授(高丽大学国文系)是首位将“语言敏感性”这一概念传播给大众的人。如今,她将这一概念进一步发展,推出了新书《申智英教授的语言敏感性课》。在这本书中,她探讨了如何通过“说话”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进而走向幸福的生活。她强调,“说话”不应仅仅是为了就业或晋升等取得成功的手段,而是应该从关系的角度重新学习,以实现幸福。此外,她指出,在个人化加速的时代,如果我们希望超越隔阂与沟通不畅,建立真诚的关系,首先要反思自己的语言生活,并提升语言敏感性,这正是打开他人心扉的关键。
为此,她在书中详细介绍了从日常对话技巧到跨世代沟通的方法,如何处理职场中的语言问题以建立平等的组织文化,以及在沟通不畅的情况下如何克服困难,最终实现良好关系并获得幸福的实用方法。书中通过丰富的案例探讨了这些问题。作者细致地观察了韩国社会各个角落中发生的语言问题,并通过对语言的深入研究,为那些因一句话的失误而被误解或因语言导致孤独感和疏离感的人,提供了改变的契机。此外,她还教会我们如何将语言作为工具,以过上更好的生活。
为什么语言也需要“刷新”,尊重的语言创造尊重的文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韩国的知名企业,开始实施所谓的“称呼统一”措施。无论职级高低,从实习生到管理层,员工之间都在名字后面加上“님(韩语中的尊称,类似于您,通常放在名字或称呼之后)”这一尊称。然而,根据行业特点和既有的组织文化,称呼的具体指导方针会有所不同。例如,有些公司使用昵称或英文名代替真实姓名,有些则根据职级进行区分,但限制在两到三个级别(如Pro、责任、经理等)。那么,称呼真的有这么重要吗?为什么如此多的企业对此给予如此大的关注呢?
语言通常被称为“承载思想的工具和社会契约”。这意味着,在使用某种语言时,我们必须理解该语言在其社会中的约定,并按照这些约定来使用。然而,这些约定往往是在过去形成的,因而不可避免地承载着过去的思想。因此,我们在实际使用的语言中,常常包含了我们已不再认同的、陈旧且僵化的价值观。结果就是,我们使用的语言反映的并非当下的思想,而是旧有的观念。这会导致我们说出一些自己并不认同的话语,从而不仅导致沟通不畅,还可能引发冲突。
申智英教授指出,在企业中,将个人称呼为“XX님”而不是“某某代理”或“某某部长”,不仅仅是为了建立平等的组织架构,更是为了通过语言表达对个体特性的认可和对多样性的关注(第178页)。她进一步强调:“仅靠语言的变化无法改变职场文化,但没有语言的变化,职场文化的转变是不可能实现的”(第182页)。语言是反映文化的镜子,尊重的语言会创造尊重的文化,而尊重的文化又会孕育出尊重的语言。这不仅仅适用于企业。在职场中的称呼问题,以及我们习以为常地使用的许多词语中,若这些词语无法反映时代的变化,它们就可能成为冲突的根源。
现在,我们需要敏锐地观察那些习惯性使用的词语,那些因过于理所当然而随口说出的语言,究竟反映了怎样的思想。如果我们的语言中依然停留在过去,包含着权威意识或歧视,那么我们就应大胆地推动改变。语言同样需要“刷新”。
语言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传达给对方
应淘汰的词语 vs. 应新学的词语
每个人都有一两种不良习惯,如迟到、饮食不健康、不良姿势等。这些习惯让日常生活变得不便,破坏了生活的秩序,因此我们通常会努力去改正它们。然而,对于那些不仅带来不便,还会破坏关系甚至导致孤立的不良语言习惯,人们却往往不够重视。
其中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在开口时习惯性使用“不”。人们常常为了转移话题,或者为了吸引注意力,而在话头上无意中加上“不”。然而,在对话的开头使用否定词汇,往往会让对方的心门关闭。虽然这种做法可能有助于获得发言权,但原本应该是“你来我往”的对话却可能因此变成独白,最终甚至可能破坏良好的关系。
“大妈”这个称呼也是如此。“大妈”是对“阿姨”的贬称,带有一种将对方地位降低的前提,因此很少有人会对被这样称呼感到愉快。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即使是在60岁以上的女性中,三分之一的人也认为“大妈”是带有负面情感的称呼。申智英教授解释道,如果有人认为“叫阿姨阿姨有什么问题”,那么就要做好对方可能感到不快甚至导致关系疏远的心理准备。
就像这样的例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了太多表达,尽管说话者并无恶意,但听者却会感到不适,结果不仅无法有效沟通,反而会使关系恶化。申智英教授逐一分析了那些会破坏关系、导致孤立的典型语言表达,解释了从语言敏感性的角度看,这些表达为何不合适,并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我们的语言开创更温暖的沟通之路。她通过35个建议,说明读者纠正不良的语言习惯,找到充满温情的语言新路。这些建议包括:在正式关系中如何称呼对方,敬语应该如何针对不同对象使用,如何避免独白而进行真正的对话,以及为了避免争论并让别人理解自己,应该进行怎样的训练。通过这些指导,读者可以纠正自己的言语习惯,找到更温暖、更有效的沟通方式。
申智英
一位热衷于探索语言世界,并乐于与他人分享所发现的有趣故事的语言探险家。她的探险基地是高丽大学,现任该校韩国语言文学系教授,致力于向学生们传授探索语言世界的乐趣。她在高中国语课上学习了韩文字母的创造原理后,立志成为一名国语学者,便考入高丽大学韩国语言文学系继续深造。然而,在博士课程即将完成时,她突然前往伦敦,学习更加深入探索语音世界的方法。她在伦敦大学完成博士学位后回到首尔,进一步将探险领域扩展至语音工程和语言病理学的世界。申智英对许多令人好奇、感兴趣和有趣的事情充满热情,生活总是充满了兴奋和快乐。她认为自己幸运地在优秀的长者和成熟的知音中成长,并且拥有教导杰出学生的乐趣,是一位幸福的学者,她和才华横溢的学生们一起不断学习新知识。作为一名人文学者,她相信,作为一个“非现实的存在”而为“现实的存在”编织梦想,是人文学者的使命。她通过语言探索来理解人类,并相信梦想不是实现的,而是不断成长并传承的,她一直在孕育并传递梦想。申智英的著作包括《理解语音》《韩国语的语音》《The Sounds of Korean》《易读韩国语学理解》《与侄子贤镇一起旅行的申智英教授的韩国语语法之旅》《开启吧,语言》《韩国语发音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语音障碍》等。
“推荐给所有希望掌握语言网络力量的人。”——宋吉英,《时代预报》作者、Mind Miner创始人
“这本书告诉我们一句话的价值可能胜过千金!”——Yojo,音乐人、作家
目录
推荐序/序言 用语言敏感性描绘幸福世界
第一章 语言敏感性的重要性
缩短关系距离的语言敏感性/【日常生活】短袖和半袖,一音节中的共鸣/沟通能力是民主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美德/我们的幸福指数与沟通能力成正比/如何让语言敏感性自然融入生活/【深入探讨】定义语言敏感性│“鱼”一词中的隐含思想
第二章 关系始于语言
现在是从社会层面思考关系问题的时候了/从关系的角度重新学习说话/【日常生活】判断“没礼貌”和“老顽固”的标准/吸引人的话语,弹回去的话语/【日常生活】代际沟通的“三要”修正法/调整语言频率——改善关系的说话方式/【日常生活】良好关系中“以心传心”不如“以言传心”/使人闭口的“不是”开头的言辞/【深入探讨】对“反对启动”的思考
第三章 语言也有触感
我的话语有什么样的触感/人们只想听“温暖的话”的原因/要开辟充满温情的话语新途径/【日常生活】压制节日唠叨的办法
第四章 称呼他人时需要考虑的事项
称呼者觉得没问题但听者不舒服的称谓/“阿姨”一词作为蔑称的原因/【日常生活】如果有人叫我“阿姨”/我们对称谓敏感的真正原因/彼此应该如何称呼——公共关系中的称谓使用/【日常生活】称呼让人不适时的应对方法/【深入探讨】通过称谓观察我们的社会│女性称谓斗争史:“请叫我OOO”│称谓通胀
第五章 职场称谓中的不便真相
称谓变化能否创造出水平化的组织文化/韩国语中无法避免的称谓/【日常生活】称谓与指称词的区别/通过语言更新使职场文化更具灵活性/【深入探讨】“你”被替代的词“亲爱的”│“OOO先生/女士”如何成为称谓词
第六章 不通的标志:如何解读“老顽固”
“我怎么可能是老顽固呢”/【日常生活】如何克服不通情况并实现成长/处理无法沟通的人的明智方法/【日常生活】上级与下级之间的高效沟通法“及时沟通”/【日常生活】沟通工具的使用——面对面、电话、短信、邮件
第七章 给需要对话的你
愉快的对话是什么样的——对话的妙趣/【日常生活】如何说话才能符合TPO(时间、地点、场合)/如果想要双向对话,必须注意的事项/【日常生活】配合是配合,不要插话!/与陌生人对话的技巧——利用闲聊
第八章 当语言成为权力时
拥有发言权时你需要准备的事项/沉迷于言辞并垄断发言权的后果/【日常生活】引起听众注意的方法/如何创建发言自由的共同体/【日常生活】领导者的角色与沟通目标
第九章 我们应对K-年龄的态度
全民问候语:“您几岁了?”/总统先生,请取消韩国式的年龄计算方法!/实际上年龄计算不变的真正原因/【日常生活】日常化的年龄歧视表达/令人困惑的年龄表述,应该如何说/【深入探讨】敏感的仅仅是年龄吗
第十章 应该使用敬语还是直接语
要使用敬语还是直接语/完成话语时必不可少的对方尊重/成为冲突种子的直接语/【日常生活】对令人不快的直接语使用礼貌敬语/为什么没有“没礼貌的成年人”/【深入探讨】敬语要求的成人行为│引发争吵的问题“为什么说直接语?”
By Siying
Copyright (2005-2023) 凯琳国际文化版权代理 CA-LINK INTERNATIONAL LLC. All Rights Reserved.
Icons on home page are created by 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