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邀请我们回到陌生的童年时光!
“我们都曾是孩子!”
你内心的孩子得到爱了吗?
理解内心的孩子是理解并接受自我的第一步。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至少一次不失去意识地回到孩童时期的时光。面对童年的自己,改变才开始发生,通过这段时间,我们也会明白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大人。《大人和孩子一起写的情感日记》是一本永久性的情感心理指南,面对内心永存的孩子,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大人,也是我们心灵成长的记录。
为什么需要写情感日记!
长期坚持写情感日记的作者认为,虽然不易察觉的情感往往在我们生活的优先顺序中被忽视,但情感具有巨大的力量,妥善管理情感可以改变生活。情感日记不仅仅是简单列举一天中发生的事情,而是专注于记录自己的思考和经历中的“情感”,将看不见的情感“从心中抽出”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疗愈行为。
特别是对于那些承受生活重压的成年人,情感日记可以成为一个工具,让他们暂时放下大人的重担,完全专注于自己孩童时的自我,成为心灵的安全基地,让长时间沉睡在心底的内在孩子重新觉醒并成长,成为坚实的朋友。要做到这一点,首先从表达自己的情感开始吧!
通过孩童的情感看世界!
书中出现的孩子们的情感日记保留了他们的真实姓名和原汁原味的内容。当作者提出为保护隐私使用笔名时,孩子们坚决反对,他们说:“情感不是坏事,为什么要用别人的名字?”书中的“孩子们的情感日记”样例,让我们窥见那些未被尊重的孩子们的情感,理解孩子们的情感,并通过孩童的视角看待世界。此外,理解孩子们的情感也能帮助我们与童年的自己和谐相处,甚至有机会遇见内心仍是孩童的另一个自我。
《在不了解自己的心情下成为大人》的作者罗伯托·利马·内托说:“人需要成长,不能永远停留在孩童阶段。我们能做的,也应该做的,是保持孩童般的心态。”让我们唤醒内心的孩童,与之对话、交友并和解,以孩童的情感观察世界。希望在写情感日记的时候,所有大人都能像孩童一样,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探寻你内心隐藏的情感和需求!
据说人们会无意识地忽视一瞬间的感受。专家认为,如果一个人每天能写下大约七个与感受相关的词汇,那么他就是在有效地感知和表达情感。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口袋”。我们究竟利用了多少种不同的情感呢?深入观察自己的情感口袋,尝试从中提取情感并记录在情感日记中。要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必须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情感。因为只有当我们了解自己的真实感受以及想要什么,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心声。情感日记将帮助你找到隐藏的情感和需求。
这本书提供了各种帮助你理解情感并著手写情感日记的小秘方,以及情感日记的效果、心理学理论和实践方法。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写情感日记,你的内心将构建起坚固的防护墙。
· 理解情感的心理学理论
· 儿童情感日记的实际案例
· 写情感日记的提示
· 30天情感日记专案工作簿
· 探索情感和需求的心理测试
· 全体国民都写情感日记的那一天!
· “比起100本心理书籍,一本情感日记更为有用!”
这句话写在《Inside Out日记》的封面上。为了让人们自发且持续地写情感日记,需要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并不断宣传情感日记的优点和效果。作者相信,如果写情感日记的人增加,我们的心灵将变得更加健康。他希望,这个世界上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内心的孩童都能成为被尊重和欢迎的珍贵存在,并期待著全体国民都写情感日记的那一天。
赵延珠(조연주)
赵延珠致力于观察和研究人与世界。她对人的情感、气质和行为尤其感兴趣,并且思考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什么是不变的。她深知看不见的情感容易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忽视,但情感具有巨大的力量。通过长期写情感日记,她在与自己的深入交流中更了解自己的内心。她坚信,妥善管理情感可以改变生活,因此撰写书籍并进行讲座。赵延珠在各类学校、大学、企业、公共机构、图书馆和教育局等地,面向儿童、青少年、年轻人、大人、教师和组织成员,开展基于情感日记和心理学的各种讲座。赵延珠曾在汉阳大学、首尔市立大学、忠南大学终身教育学院等地,利用日常故事和媒体资源,传授易于理解的心理学知识。她曾固定出演与心理学家合作的新闻心理学课堂栏目“你能看透人心吗?”,并为社会文化现象中的大众心理提供媒体咨询。她是“我春传媒心理研究所”的负责人,同时也是作家、临床心理师和韩国教练协会的专业教练(KPC)。著有《济州,那里的光芒》及《微小但属于我的情感》等多部作品。
目录
序言 - 邀请我们回到陌生的童年时光
第一章 - 与大人一起写儿童情感日记(情感日记的必要性)
内心的安全基地
摆脱内心批评的声音
探索内心并安慰失落的情感日记
不是作业,而是成长的记录
寻找像过山车一样的情感秘密
〈一起试试吧〉 - 制作情感标签
第二章 - 通过儿童的情感看世界(观察力)
天气与情感的关系
在日记中记录天气的原因
以不同的视角看待相同的事物
训练看见表像之外的事物
重复细小的问题
〈一起试试吧〉 - 观察天气:结合拍照写三行情感日记
第三章 - 唤醒内心的儿童(表达力)
镜像效应
与自己的情感亲近
识别受挫的需求
顺从的孩子 vs 自由的孩子
寻找隐藏的意义
〈一起试试吧〉 - 使用情感口袋写情感日记
第四章 - 与内心的儿童对话(问题解决能力)
解决内心的问题
情感的保质期
改变情感的默认设置
共同解决抑郁感
情感与决策
〈一起试试吧〉 - 写情感探索生活
第五章 - 保护内心的儿童(自尊)
自我合理化 vs 自我客观化
探索双重情感
寻找属于自己的动词
运用“假如”技术
守护真正的自尊而非他人的认可
〈一起试试吧〉 - 使用两面镜子(反思&辨别)写情感日记
第六章 - 与内心的儿童和解(感受力)
情感的限度
理解关系互动
认知重建训练
寻找内心的隐藏动机
恢复所有情感的权利
〈一起试试吧〉 - 进行称赞洗礼后写情感日记
尾声 - 梦想关注存在而非问题的社会
参考文献
工作簿 - 30天情感日记专案
附录 - 情感及需求测试
By Rita
Copyright (2005-2023) 凯琳国际文化版权代理 CA-LINK INTERNATIONAL LLC. All Rights Reserved.
Icons on home page are created by 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