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位在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领域深耕二十余载的医生撰写,
汇聚了关于敏感儿童类型、具体案例分析及治疗策略的精华!
这本书是一本由在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医学科有着20余年临床经验的医生撰写的关于敏感儿童类型、案例和治疗方案的合集。社会环境对人们产生特定的影响,作者在过去10年中接诊的许多孩子尤其表现出“焦虑”问题。这些孩子非常敏感,在上幼儿园、入学等各个阶段都感到困难。与顺利度过成长期的同龄人不同,这些孩子的生活充满了“跨越障碍”的挑战。
作者本身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的大女儿属于“超敏感”类型。虽然如今女儿已进入大学,但在成长过程中,她因敏感性格经历了剧烈的成长痛苦,作者也曾长期自责。这本书正是作者作为敏感孩子的母亲以及在诊所中观察类似孩子的专家的经验总结。
书中的核心观点可以总结为:“敏感是一种天生的气质,敏感孩子的性格不是父母的错。”这些观点反复被强调,因为许多父母会自责,认为孩子无法正常睡眠、吃饭少、经常哭泣、无法与同龄人融洽相处可能是因为自己在怀孕期间或养育过程中的错误导致的。然而,敏感只是气质的一部分,并不是疾病,因此不是父母的过错,也不需要治疗。
通过这本书,父母可以检测自己孩子是否敏感,敏感孩子通常有以下特点:
●感觉:对气味、声音、他人的表情或姿势、语气的变化异常敏感。
●认知:认知灵活,思维深刻,创造力和想象力丰富,能够察觉到周围发生的事情;但也容易受到恐怖或焦虑思维的困扰,并表现出完美主义倾向。
●情感: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情感反应比其他人更强烈,感受更加激烈,因而承受的压力也更大,对自然、人、动物、事物的依恋感更强。
●关系:对社会关注和批评更敏感,回避冲突,并花费大量时间反思自己的错误。
这些特点在孩子的成长阶段会表现为各种挑战。书中第3部分“敏感的孩子无处不在”中,作者将这些敏感气质按照从幼儿期到小学阶段的不同表现分为14种类型来阐述,如咬指甲的贤宇,不吃饭的炳民,对声音敏感的志允,频繁上厕所的智秀等。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应对方式,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游戏疗法和精神治疗,逐步缓解了他们的敏感。
敏感的孩子长大后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父母自身是否敏感也很重要。书中第4部分探讨了敏感儿童成长为青少年后的13种类型,包括患有强迫症的贤民,考学时感到极度焦虑的勇勋等。青少年期是敏感性爆发的阶段,作者通过真实案例探讨了这些孩子在这一阶段可能面临的问题。
此外,书中还专门探讨了敏感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敏感父母更有可能生出敏感孩子,但这并不意味着必然关系。敏感父母更能理解和照顾敏感孩子,但并不代表非敏感父母无法胜任这一角色。重要的是,书中总结了丰富的咨询和治疗案例,为父母提供了有效的实践指导。
最后,书中所提出的建议都很实用,可以帮助父母直接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同时,书中详细分类了几乎所有可能遇到的敏感孩子的特性。
金孝元(김효원)
在首尔阿山医院儿童医院担任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科的诊疗工作,并在压力心理商谈中心同时进行家庭治疗和精神治疗。作为蔚山大学医学院的教授,她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和青少年自杀自残问题进行了研究。她毕业于首尔大学医学院,并在同一大学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在首尔大学医院接受了精神健康医学科的专科医师培训,并在首尔大学医院儿童医院完成了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科主治医师的课程。
她认为,对于孩子们来说,最重要的人是父母,孩子们会根据父母的信任和等待成长。因此,根据孩子们的倾向和成长阶段,父母理解并帮助他们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那些天生就敏感或容易焦虑的孩子更是如此。她认为,为了解决孩子们心中的问题,帮助父母理解孩子们的心是最重要的。
著有《妈妈的心成长的时间》、《育儿商谈所:发展》等书籍,并与人合著了《孩子们进入社会时》、《学习中的大脑,成长中的心灵》等作品。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天生敏感与细腻的孩子
- 了解天生的性格
- 敏感是病吗?
- 各发育阶段的正常焦虑
- 气质
- 高度敏感儿童的特点
- 创伤或养育环境的影响
- 敏感孩子的大脑
第二部分: 如何养育敏感的孩子
- 孩子的敏感对父母的影响
- 敏感型父母 vs 非敏感型父母
- 敏感需要治疗吗?
- 父母能做些什么来减轻孩子的焦虑
- 帮助敏感孩子的治疗方法
第三部分: 敏感的孩子无处不在
- 咬指甲的孩子
- 不爱吃饭的孩子
- 对声音敏感的孩子
- 频繁上厕所的孩子
- 频繁眨眼的孩子
- 离开妈妈就焦虑、肚子痛的孩子
- 动不动就说对不起的孩子
- 善于共情的孩子 vs 社交能力差的孩子
- 上学就不说话的孩子
- 只有在家里感到焦虑的孩子
- 焦虑时发脾气的孩子
- 害怕鸟的孩子
- 害怕在竞争中失败的孩子
- 拔头发的孩子
第四部分: 敏感的孩子长成青少年
- 敏感的孩子进入青春期时
- 用消毒液擦椅子的孩子
- 想到高考就喘不过气的孩子
- 一道题都不能错的孩子
- 反复回味人际关系的孩子
- 认为所有问题都是自己错的孩子
- 对朋友产生依赖的孩子
- 厌恶父母的孩子
- 频繁查看Instagram互关的孩子
- 焦虑引发身体症状的孩子
- 通过写作表达情感
- “妈妈承受的肯定比我多吧?”
- 焦虑调节能力的成长
第五部分: 父母心中的敏感孩子
- 敏感父母生的敏感孩子
- 守夜观察孩子是否自慰的母亲
- 孩子不一次性听从指示就受不了的母亲
- 每个月都要换补习班的母亲
- 不愿见人的母亲
- 放下后才第一次觉得孩子可爱
- 日程说三十遍的母亲
- 觉得孩子让人尴尬的母亲
- 总觉得自己被责骂的母亲
- 试图满足孩子所有焦虑的父亲
- 养育发育迟缓孩子的母亲
- 抚慰母亲的内心很重要
- 孩子敏感不是母亲的错
后记
Copyright (2005-2023) 凯琳国际文化版权代理 CA-LINK INTERNATIONAL LLC. All Rights Reserved.
Icons on home page are created by 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