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来说,陪伴永远是最美好的礼物。
而我们终将老去,人生的最终有孩子的陪伴,
将是自己最浪漫的告别式。
想要亲子关系不扎心,爸妈要先懂得更宽心!
专业谘商心理师透过更抽丝拨茧的方式,
剖析育儿及亲子关系中最重要的15个『心』要点!
身为父母要做的就是要陪伴孩子成为自己生命中的专家,
帮助孩子成为自己生命中真正的主人,掌握人生的自主权。
在这片挑战四伏的育儿荆棘路上,
爸妈们有停下脚步、好好看看自己早已布满全身的细伤吗?
相信除了爱,对孩子更是满满的揪结吧!
想要亲子关系不扎心,爸妈要先懂得更宽心!
慢慢来、缓缓行,给彼此一个软着陆的机会。
『迷惘、焦虑、自我否定与无助』,是育儿路上无法避免的必修课题,
本书除了从专业角度切入育儿方针之外,更着重在爸妈们的情绪疗伤。
善用这份潜藏父母内心最纯粹的能量,用15个『心姿态』让自己更能掌控情绪、理解孩子、轻松育儿。
★以「叙事治疗」的心理治疗方式和孩子相处:
这是种后现代的治疗取向,强调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专家。
在陪伴孩子过程中,孩子也是自己「成长」的专家,他知道自己喜欢如何成长,他知道自己遭遇的困难如何解决,身为父母要做的就是要陪伴孩子成为自己生命中的专家,帮助孩子成为自己生命中真正的主人,真正掌握人生的自主权。
★书里故事皆是发生在你我身边的真实案例:
书里分享许多的亲子故事,包含作者和女儿的故事、亲朋好友的真实故事,或者是谘商时来谈者分享的故事。藉由这些故事,与大家分享不同于其它教养书的教养新观点。
★现代父母都该重新认识的「遇」儿心姿态:
虽然父母本身就有教育的责任与义务,但是作者从「遇见」的角度,来形容亲子间的互动关系与教养理念。陪伴孩子时,不采取「以上对下」的方式,而是一种「彼此合作」的态度。父母是完整的人,孩子也是完整的个体,我们都能够在关系中保有自己的部分,一起踏上旅途,在过程中彼此相知、相惜、相爱。
★亲子关系就犹如是和最亲密的旅伴一起旅行:
可以将亲子关系比喻成一趟旅行,在亲子之旅当中,你喜欢自己成为什么样的旅伴?而孩子又喜欢成为什么样的旅者呢?请父母们陪伴并支持孩子,展开一场亲密的亲子之旅。人啊,唯有做真正喜欢的自己,才有心力欣赏自己的人生。
本书特色:
专业谘商心理师告诉你,最适合崩溃父母的15个教养『心』要点!
1. 打开心:拉出心的界线,欢送愤怒离开
2. 责任心:让孩子学习评估问题的影响力
3. 好奇心:把「理所当然」变成「哇~原来是这样」
4. 游戏心:用玩乐探索孩子内心世界
5. 同理心:你喜欢孩子如何待你,就如何待孩子吧
6. 勇气心:撕下自己与孩子身上的不讨喜的贴纸
7. 接纳心:拥抱自己与孩子的羞愧感
8. 正念心:和孩子一起体验生命的流动
9. 见证心:看见孩子的努力与付出,是最佳的良药
10. 成长心:让孩子成为自己的学习专家
11. 实践心:一次又一次活出自己最渴望的样子
12. 陪伴心:成为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位旅伴
13. 珍惜心:当感恩成为日常,孩子更能品尝幸福
14. 欣赏心:揪团来观赏孩子的美好
15. 慈悲心:允许生命有不同的面貌
胡玮婷
谘商心理师,国立清华大学教育心理与谘商研究所硕士。
从小就喜欢听故事、写故事、说故事,因为当故事愈来愈丰厚时,可以看见生命最美好的时刻。
2014年起,在大学当了8年的专任心理师,擅长运用叙事治疗,陪伴来谈者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结婚生子后,用叙事治疗的养分,悉心灌溉婚姻花园,用叙事治疗的种籽,根植于陪伴孩子成长的旅程。
在2022年,因为新冠疫情体会到了生命的有限,为了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离开校园的专职工作,成为行动心理师,走进社区,向社会大众提供自费谘商、演讲、工作坊、团体谘商等更多元的服务,期望为创造美好的社会,尽一份个人的洪荒之力。
现为静宜大学和知心心理谘商所合作的谘商心理师,以及《方格子》、《女人迷》与《Enocre》的创作者,文章也散见于《自由时报》、《联合报》、《人间福报》和《国语日报》…等报社。
各界好评推荐
张秀玉静宜大学社会工作儿童及少年福利学系教授兼任学务长
林祺堂 心灵魔法师
胡展诰 谘商心理师
黄柏嘉 谘商心理师
果果妈的奇幻旅程 亲子部落客
菲菲妈咪的育儿生活 亲子部落客
目录:
推荐序
作者序
1 打开心: 拉出心的界线, 欢送愤怒离开
父母演出愤怒的剧本,孩子也会跟着配合出演
常见处理愤怒方式:压抑、 否认、 发泄、 转化
愤怒会带给我们行动的力量
当心「愤怒」 成为连环爆炸案的凶手
当外界出现失控的情绪时,我们可以先建立自己的「 情绪国度」
从「让自己冷静」 开始,送别愤怒不再是难事
像「侦探」一样,循线破解「连环爆炸案」
叙事治疗的「遇」儿笔记─分别「愤怒情绪」和「人」
2 责任心: 让孩子学习评估问题的影响力
越怕孩子吃苦,孩子将来吃的苦就越多
童年经验如何影响你陪伴孩子?
爱是在孩子的需要上,看见自己的责任范围
有些事情问越多「好不好」,孩子就越「自我感觉良好」
让孩子从日常生活中学习评估与选择
守住亲子界线,助孩子培养责任心
叙事治疗的「遇」儿笔记─让孩子体验问题带来的影响力
3 好奇心:把「理所当然」变成「哇∼原来是这样」
孩子天生就是充满好奇心的科学家
当麻烦找上门,父母请记得带着好奇去开门
少问「为什么」,多问「如何」
理解孩子,而非评价孩子
叙事治疗的「遇」儿笔记─以好奇心,陪孩子展开冒险旅程
4 游戏心:用玩乐探索孩子内心世界
别急着「暂停」孩子的游戏,帮孩子「开启」替代的玩法
接纳孩子的游戏点子,并添加新点子
点燃孩子的游戏心,帮助他建立生活常规
亲子间的「友谊赛」比同侪间的「竞赛」更好玩
别拿「关系」开玩笑,这一点都不好笑
游戏的效果,就是让家庭长出「笑」果
叙事治疗的「遇」儿笔记─游戏是进入孩子心门的一把钥匙
5 同理心:你喜欢孩子如何待你,就如何待孩子吧!
少一点比较和控制,多一点陪伴与自由
用「坏」的语言,无法让孩子变「好」
孩子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父母的言行
你若照亮孩子,未来的某个时刻,孩子也会照亮你
用「同理心」拉近家人与孩子的距离
叙事治疗的「遇」儿笔记─父母和孩子的生命经验都值得敬重
6 勇气心:撕下自己与孩子身上不讨喜的贴纸
过去纠缠着你,你纠缠着孩子,就像「抓交替」一样
你也有双阴阳眼,经常看到「鬼」吗?
放弃「阴阳眼」的超能力,找回「真实」的视力
叙事治疗的「遇」儿笔记─弹性看待社会文化的洗礼
7 接纳心:拥抱自己与孩子的羞愧感 108
羞辱不会让孩子变好,只是让父母自我感觉良好
负面语言、取笑和责备,都可能是在羞辱孩子
善用「羞愧」,从毒虫变成可爱的蝴蝶
接纳真实的自己,即使不完美
拥抱孩子的阴影,款待孩子的羞愧感
叙事治疗的「遇」儿笔记─接纳生命的限制,开创生命的独特
8 正念心:和孩子一起体验生命的流动
孩子身上有个「说关就关」的情绪按钮
父母不超速,孩子才不失速
自发性的归零,重回育儿最初的感动
远离「挑错」文化,欣赏孩子的独特
辨识主流文化枷锁,寻找自己喜欢走的父母之路
叙事治疗的「遇」儿笔记─用正念聆听「在地性」 的声音
9 见证心:看见孩子的努力与付出,是最佳的良药
当孩子受伤时,要记得告诉他:「我仍然爱你」
用拥抱找回与孩子的连结
别让孩子用一生治愈童年
在孩子受伤时,请张开眼睛好好看看他的努力
叙事治疗的「遇」儿笔记─见证孩子的英雄时刻
10 成长心:让孩子成为自己的学习专家
最好的成长方式,就是从尝试开始
父母的建议越多,孩子的抗议就越多
「如何学习」比「学到了什么」更重要
孩子,你只是还没学会
孩子,我相信你可以的
叙事治疗的「遇」儿笔记─让孩子成为自己人生的专家
11实践心:一次又一次活出自己最渴望的样子
「滚动式」调整自己,才能滚动孩子的人生
别急着要求孩子一步到位,请给他一个「软着陆」的机会
用「预告」呼唤孩子对未来的期待
和孩子一起发明展开行动的咒语
别急着当孩子的老师,实践才是孩子的恩师
叙事治疗的「遇」儿笔记─在人生实践, 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
12 陪伴心:成为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位旅伴
孩子的问题行为,是为了换取父母的陪伴
陪孩子一起找到满足需求的替代方式
手机是无辜的,孩子也是无辜的
别让网络成为陪伴自己的唯一旅伴
陪伴是送给孩子最美好的礼物
叙事治疗的「遇」儿笔记─用你的生命陪伴孩子的生命 186
13 珍惜心:当感恩成为日常,孩子更能品尝幸福
珍惜与孩子相处的日常
孩子不是故意惹麻烦,他只是想解决麻烦
孩子已经很努力让麻烦降到最低了
以礼待人,好好珍惜彼此的邂逅
让感谢持续发酵
一起创造充满感恩的微醺生活
这个时代都忘了互相帮助、互道感谢
叙事治疗的「遇」儿笔记─用珍惜的态度对待其他照顾者
14欣赏心:揪团来观赏孩子的美好
陪孩子一起搜集称赞的来源
最让人暖心的赞美方式
对其他照顾者也给予肯定的语言
欣赏家人,也欣赏自己
叙事治疗的「遇」儿笔记─为家搭一座舞台,见证美好时刻
15慈悲心:允许生命有不同的面貌
以自责止痛,人生只会痛上加痛
情绪性宽恕可能是舒缓疼痛的选择
自我同理是另一种美好的选择
找到自己喜欢的台阶,慢慢走下去
叙事治疗的「遇」儿笔记─用慈悲接待生命的各种面貌
Copyright (2005-2023) 凯琳国际文化版权代理 CA-LINK INTERNATIONAL LLC. All Rights Reserved.
Icons on home page are created by 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