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生进程,我们将面临哪些心理课题?
成年后,家人间的最适距离该如何拿捏?
拥有十年以上专业谘商经验的心理师,以真实案例解析,
陪你理解家人这种病,一起突破相处上的困境。
他们是第一次当父母,而我们也是第一次为人子女。
「我就是我,而你是你。」 ──即使是家人,也不存在理所当然的应该。
「没有你,我什么也做不了。」
「如果没有我的帮助,你能有今天吗?」
「你要是知道我为你牺牲多少,就不会这样对待我。」
你曾因父母的一句话,感到罪恶不已,
进而让你不得不舍弃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吗?
这本写给照护年迈父母的子女们的心灵抚慰之书,
希望能陪伴读者探索以下的课题:
1→理解父母进入「退休期」的失落,而他们的现状,就是你的未来。
2→看见成年子女正背负的重担,给予同理与自我觉察。
3→亲子间的界线何在? 如何建立起彼此心理的安全距离?
4→学习修复关系:自我表达对话法、停止责怪、找出自我价值。
以「先理解,后独立」的客观态度,化解亲子间长年累积的冲突,
从此摆脱好儿子、好女儿的枷锁,不再无止尽地讨好与付出。
也在给予关爱的同时,尊重彼此都是独立的个体,
允许各自有重新找回幸福人生的选择,而成为真正的家人。
暖心推荐
台湾妞韩国媳
何戎|知名主持人
李崇义|萨提尔模式资深对话讲师
陈其正(丑爸)|亲职教育推广人
彭菊仙|亲子作家
潘荣吉|辅仁大学儿童与家庭学系副教授
魏玮志(泽爸)|亲职教育讲师
「当家中长辈对子女的期待越高,就越有可能会在沟通时带来指责、讽刺、自怨自艾甚至情绪勒索的字眼。 先别急着跟父母亲解释、争执,而是先看见自己情绪。 在本书中,你将能见到如何化解紧张的家庭僵局,找到彼此和谐的相处之道。」 ──李崇义|萨提尔模式资深对话讲师
「大家心中都同时住着『孝顺尽责的好儿女』与『不受拘束自在做自己』两个冲突的角色。 可以试着给'自由'带来的解脱感打分数; 再给'罪恶感'打分数。 客观评估后,优胜劣败便可做出抉择。 但必须认清:自责或怨愤的情绪不可能就此消失,仍然会反复出现,在书中我们将找出和这些噪声情绪和平共处的方针。」 ──彭菊仙|亲子作家
「因过去亲子间冲突频仍,或诸多心结未解,导致相爱相杀,成为名符其实最熟悉的陌生人。 作者在此提供身为咨商心理师的经验与专业发挥的淋漓尽致,用一个个故事让读者看见,亲子间没有所谓'应不应该',双方都请学习像'成熟的成年人'般思考,面对自己的心结,在最后时光负起自己人生的责任,再考虑能为彼此做些什么。” ──陳其正(丑爸)|亲职教育推广人
「面对高龄社会,本书作者一语道破: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思考和年长父母的关系? 全书紧扣几个核心的问题:如何真正了解老年的情绪特征,并尊重他们的心理变化? 如何同理成年子女所背负照护责任的心情? 亲子间如何设定安全界线,并改善彼此的关系? 这样层次分明的脉络,对于即将迈入超高龄的台湾社会,有许多值得借镜之处。」 ──潘荣吉|辅仁大学儿童与家庭学系副教授
「这本书在实际阅读后,觉得更像是让大家理解什么是『老去』,可能比想像中充满更多的无力感。 在时代快速变化的冲击之下,除了维持身体的健康很重要之外,心理层面健康地变老也不容忽视。 看完本书,让我在面对父母时更具有同理心,也同时学习如何让身心健康变老的方式。」 ──台湾妞韩国媳
「如今我也是接近奔五『知天命』之年,正好是书中提到的『三明治世代』,上有年迈的父母要关心,下有在学的孩子要教养。 基于对上与对下的强烈责任感,以及家庭、工作和生活中交叠的压力,容易令人感到疲乏,此时守住家人间的'界线'便相当重要,希望大家在善尽照顾家中老小责任的同时,也能适时提醒自己量力而为,避免因为照顾家人而越界,进而掉入负面情绪的黑洞。」 ──何戎|知名主持人
孙廷沇
韩国谘商大学谘商心理学硕士。身为一名专业的心理师,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关怀人际关系中精疲力尽的人们之心理状态。于2012年成立情感疗愈互助会”心理沙龙“,在每次的聚会中,提供客制化的心理谘商,协助社会边缘人在痛苦的人生中自我疗愈,也见证了疗愈与正向、支持与鼓励的力量,能对周遭的群体带来强大的正面影响。目前担任心理谘商中心sostory代表,除了持续从事心理谘商工作,并为韩国各大企业的员工专门授课。著有:《告别伤害我们的一切》、《我正和妈妈保持距离》、《梳理复杂关系的技术》、《给今天也在工作中受伤的你》、《如果早知道,我的爱会不会稍稍改变?》、《净空情绪,回填情绪》等。
前言
Part 1 理解父母的心情,他们怎么想?
不做人生的退休者,要做新舞台的主角
心中的失落,谢幕后的主角
什么都没有改变──接受衰老
聪明老化──为体力做好规划
衰败无可避免,但仍可找到对应人生的法则
理解这些变化,将对老年生活大有帮助
老人不是一具空壳
拒绝年龄歧视(Ageism)
不必为了年纪大,而感到抱歉
别让老人变成不受欢迎的人物
为人子女,别装做什么都不知道
满嘴抱怨,处于叛逆期的年迈父母
未被消化的不满情绪
步入老年,随之而来的叛逆期
没有人想听的抱怨
“孩子比不上别人”,父母的心声真是如此吗?
【关系修复处方】心中的两个声音:理解父母矛盾的心理
老化,不是问题的开始
让人不自在的监视器
逐渐丧失自己存在的价值
该如何面对生命中的失落?
难道上了年纪都会这样?
陪伴丧失自律性的年迈父母
父母也需要自立
没有永远的回应
他们需要能够给予同理的人
试着走进他们的生活经验里
自立,陪伴而非孤单的生活
我真正的情绪是什么?
面对自己真正的情绪
故障的情绪信号
发现真正的情绪
【关系修复处方】面对痛苦,接受痛苦,放下痛苦
Part 2 成年子女和年迈父母的角色
想要随心所欲的自由
孩子,可以放着不管吗?
无法摆脱的心理债
好儿子/好女儿vs坏儿子/坏女儿
母亲的泪水使我善良
【关系修复处方】不受两种声音左右
放弃扶养也未尝不可
要是陌生人就好了
我要放弃扶养的义务
切断心理脐带
【关系修复处方】过度的关爱和责任感反而有害
我们需要一些时间放下
从无条件付出到放下
没有被消化的情绪
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眼不见,心仍念
适当的责任分配
没有理所当然的角色
长子,也可以递出辞呈吗?
扶养的角色不分儿子女儿
克服扶养的低潮
和父母一起慢慢变老
成年孤儿
罪恶感和厌烦,两种情绪的拉扯
各式各样的情绪
【关系修复处方】发现真正的声音
Part 3 在父母和子女之间,看清自己的心
不理所当然要求爱的回报
将爱的价值,折合为现金
从失望开始,彼此锁上心门
不存在「父母就应该要」或「子女就应该要」的道理
父母和孩子之间,无法单方面付出
【关系修复处方】改变观点,就能填补冲突的鸿沟
想牢牢抓住的心
制造问题是谁的错?
子女不是冤亲债主
用子女的人生当武器,设下情绪圈套的父母
【关系修复处方】解开情绪的枷锁
错综复杂的怨恨
再次出现的噩梦
人生至今累积的怨恨情绪
什么都做不了,我已经没用了
试着与失落和解
小小的误会,累积成巨大的不信任
难道家不能是避风港吗?
家人既是支持的源泉,也是冲突的原因
令人身心俱疲的不成熟父母
【关系修复处方】倾听彼此的真心话
不应产生疏离和孤立感
失去人生的快乐
陷入负面情绪的漩涡
不是没有立足之地,而是我们的位置变了
我们是流着相同血脉的家人,尊重彼此的自主和独立
Part 4 我们都是彼此的陌生人
撰写属于自己的人生回忆录
整理人生的时间历程
父母是子女的镜子
子女必须扮演的最后角色
发现有意义的人生
我们依然对关系感到棘手
深入理解自己想要逃离的心情
改变以往僵化的沟通习惯
停止责怪彼此的心
学习表达自我的对话方式
让我们成为温暖的陌生人
子女是体外的心脏
当个温暖的陌生人
宣告心理上的独立
排除情绪的毒素
By Alexia
Copyright (2005-2023) 凯琳国际文化版权代理 CA-LINK INTERNATIONAL LLC. All Rights Reserved.
Icons on home page are created by Freepik.